hr@bj-jiuyue.com.cn

010-53505186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开云·kaiyun体育 >> 公司动态 >>  行业新闻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渐行渐近 未来可能取代医生吗?



        跟动画片里一样萌萌的“大白”陪伴在侧守护你的健康;部分疾病不需要再去拥挤的医院;哪怕在太空旅行也可随时远程诊疗;手术中虚拟现实(VR)技术已经将最复杂的人体变得“可视化”……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渐行渐近未来“黑科技”会取代医生吗?
        1
        虚拟现实:复杂的人体能一览无余吗?
        2016年被称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元年虚拟现实打破了个人的时空局限。不久前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精准肿瘤外科治疗中心医生利用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一个7岁小女孩成功切除了一个巨大的肝母细胞瘤。
        因肿瘤与周围脏器紧密纠缠手术的难度非常大。“切多了孩子很可能大出血下不了手术台;切少了短期内肿瘤就会复发。”中心副主任陈亚进说。全息投影和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医生完整切除病灶病人也从中获得开云中国体育信息。最后陈亚进为这名女童切下了一个直径为15厘米、重达1.4公斤的肿瘤出血少于200毫升达到精准微创的效果。
        今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赵沁平院士提出虚拟人体将成为开展医学行为的基础是虚拟现实的终极目标。
        11月30日广州发起了“虚拟现实(VR)医院计划”。据“虚拟现实医院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介绍中国的“数字化虚拟人”将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高质量人体几何图像采集和计算机三维重构完成基本形态学基础上的几何数字化虚拟人目前我国已经分别成功构建了男女解剖虚拟人数据集。第二阶段是物理虚拟人即在几何虚拟人基础上附加人体各种组织的物理学信息比如强度、抗拉伸系数等。第三阶段生理虚拟人这是数字虚拟人研究的最终目标可以反映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重现生理病理的有关规律性演变。
        我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局部器官的生理虚拟。钟世镇举例说在虚拟心脏平台上既可以模拟各种心脏手术又可以模拟各种药物对心脏的作用从中筛选最佳手术方式和最佳用药剂量等。
        2
        人工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后会取代医生吗?
        随着医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医疗机器人未来也许可以成为人人拥有的实时健康管家。
        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广东省网络医院”内研发中的医疗聊天机器人正与一位模拟“头部病痛”的女性患者对话。“一般来说超过39摄氏度为高热发热是自我保护和抵御感染的一种反应。您的情况是否符合上面的描述?”……“情况紧急请马上去看急诊。这些症状可能是急性脑膜炎的表现……”
        这样的科研性医疗场景未来将成为现实。人工智能的作用不仅限于帮助诊断还能提供治疗方案。
        据IBM“沃森肿瘤专家”中国运营服务商公司首席运营官王泰峰介绍2015年发表在全球高等级期刊的医学文献中仅以肿瘤为主题的就有4.4万篇。如果一名肿瘤医生想全面学习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恰恰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强项。未来机器人通过不断深度学习可以给出人类大多数疾病的诊疗方案。但是,沃森的定位并不是取代医生。“因为它没有办法创造知识。”王泰峰说“就算人工智能给出一个独辟蹊径的治疗建议如果没有经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仍然没有实际临床意义。”
        回到现实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仍然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广东省网络医院院长周其如说这个“婴儿”成长需要“吃”开云中国体育的东西也就是深度学习。
        3
        更稳更准的机器人:做手术可完全交给它吗?
        在“真刀实枪”的手术领域机器人正在展现一定的前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黄健使用手术机器人做过大量膀胱手术。他说医疗机器人在我国发展迅猛截至10月28日某知名品牌手术机器人全国共装机59台完成手术35273例其中泌尿外科手术超过五分之二。
与传统开放及腹腔镜手术相比使用机器人进行手术更加精准、微创。机器臂模仿人的手腕动作甚至比人手更灵活、稳定。它可以做非常复杂的微创型手术触及一些很难到达的身体部位还可滤除人手的自然颤动。但手术完全交给机器人你放心吗?现在的手术机器人大多是一个机器臂没有思考能力无法判断某项操作对人体的伤害。黄健说:“手术中不仅要考虑创伤最少还要考虑会否带出癌细胞以致癌细胞在其他地方种植。相比医生机器人难以整合信息进行判断。”
        此外机器人并不适合一切手术。一些简单的手术用机器人来做是“杀鸡用牛刀”手术方式须视病情需要而定。
        4
        可穿戴设备:能否实现精确的远程“视触叩听”?
        在不久前的“神舟十一号任务”中航天员陈冬在天宫二号进行的失重心血管研究实验(CDS)中测量了自己的心率、血压、呼吸、皮肤上细小血管的微循环并给自己做了超声波检测。随后这一系列珍贵的数据被传送到地面由医务人员进一步分析航天员的身体在失重情况下的细微变化。
        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技术、云医院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将更深入人们的生活实现“医生对患者”的直接交流。
        “虚拟现实医院计划”执行总监、广州市正骨医院博士后万磊认为:“‘医生和患者可以不见面’是一个方向。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随着技术发展将具有视觉、触觉、嗅觉等人的一切感知功能。未来的手术中医生可以在虚拟病人环境下操作远程控制机器人给病人做手术的动作。”
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周其如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可穿戴设备技术的完善让医生在另一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视触叩听”。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徐安定说:“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够通过远程医疗解决。医生看病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是病人初次发病的时候不主张仅仅远程见面就盲目开展医疗活动。”



版权所有:开云官方体育             京ICP备16063283号-1